肌腱损伤(TD)兔模型
英文名称:Rabbit Model for Tendon Damage (TD)
- 货号DSI794Rb01
- 物种Human
- 实验方法
- 反应时长
- 检测范围
- 灵敏度
- 样本类型
- 残基和标签
- 预测分子量
- 实际分子量
- 纯度
- 亚细胞定位
- 等电点
- 指标简称Tendon Damage
- 指标别名
- 缓冲液
- 特点
- Tag
- 研究领域Skeletal, articular and cutaneous systems;
- 引用
- 表达体系
- 宿主来源肌腱切断手术
- 应用Use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endon adhesion|本模型可用于肌腱粘连的预防及治疗
- 网站链接http://www.cloud-clone.com/products/DSI794Rb01.html
- 说明书链接
- 规格
- 曾用名Tendon adhesion; Tendon injury
- 模式动物品系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,健康,雄性,3月龄,体重为2.5±0.1 kg。
- 实验分组实验分六组:正常对照组、模型组、阳性药组、受试药组三个剂量组,每组10只动物。
- 建模方法1. 兔子经耳缘静脉注射3%戊巴比妥钠(1mL/kg)麻醉,俯卧位。
2. 将兔子右后肢用剃毛器剃干净,酒精碘酒消毒,双腿后伸固定于手术台上。
3. 于右后足第2趾、第4趾近节趾骨做线性切口,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,逐层分离至腱鞘,切开腱鞘,于腱鞘切口处挑出1条深屈肌腱及2条浅屈肌腱,横行切断,制备横断模型。
4. 缝合趾深屈肌腱,浅屈肌腱不予处理,缝合腱鞘和皮肤,涂上碘酒消毒。
5. 术后青霉素40万 U/只/天连续肌肉注射3天,预防感染。
6. 标本采集:分别于术后2、4、6周以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,取切口至肌腱表面的皮下组织或粘连组织;取左后爪第2趾和第4趾肌腱作为对照。
- 模型评价1. 大体观察肌腱粘连程度和范围
肉眼观察:大体标本的肌腱粘连程度和范围及愈合情况。并对粘连评分标准如下:
0级:手术部位无粘连;
1级:少量膜样、束带状粘连,局限于缝合处,肌腱滑动略受限;2级:小块状或宽带状粘连,局限于缝合处,肌腱滑动部分受限;3级:较大面积粘连,向缝合点两端蔓延,肌腱滑动受限或几乎不能滑动;
4级:肌腱与鞘管壁、皮下形成紧密相连,范围广,肌腱无任何滑动。
- 组织病理学HE染色:肌腱组织以4%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,样本切取3个纵向的5μm厚的切片,行HE染色,在光学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术后实验侧、对照侧肌腱粘连的组织学改变及胶原纤维走行分布。
IHC:制作组织切片,行Ki67染色,镜下观察。
- 标志因子水平
- 样品类型
- 参考文献
- 品系
- 组织来源
- 生长状态
- 细胞类型
- 疾病
- 培养条件
- 浓度
- 免疫原
- 性状
- 纯化方式
-
肌腱损伤(TD)兔模型
